中国法治和社会专题委员会
“法工委”究竟为何?在你们感时抚事前,不妨先试问如下问题:法律是什么?我们为什么需要法律?法律是如何诞生的?以及法律是如何实现的?
法律为何?是冰冷的教条,法律解释的技艺,还是一套强制性秩序?是国家阶级政权的意志体现,亦或是那些占了上风的利益的斗争产物?是中道的国之权衡,还是天下之仪,时之准绳也?法律与普通规则,道德律令有何不同?法律与乡规民约区别何在?
法律何用?是正义之天平?是治之端,治之具也?是为个体自由所倡,以导德行,还是为达多数人之幸福?法治与法制,法治与人治又是什么关系?
法律何以形成与实现?法立于上而俗成于下?制度是立法者成见与情感的植入?立法之需应与时俱进,骤变之法形于无法无天?法之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?西学东渐还是充分发挥本土资源?法之形成于艰,法之善变之促,法治之行任重道远……
如果你对此已有成竹在胸的答案,那么你已经具备了立法者的先天条件;如果你尚在深思熟虑,那么你亦可值此之机做最后的定夺。
中国法治与社会委员会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(简称:法工委)为原型,将视线锁定当下社会现状与中国未来的法治发展,通过模拟法律研讨会的形式,将目光往返于现行法律、现实生活与未来应用中,思考立法成本与法律适用,通过不同部门的利益博弈,情理纷争,再现一部法律诞生与修改的过程。我们希望依托法工委的形式引导代表站在立法者的视角,赋予代表不同的部门归属,将高度的社会关注与法律思维相结合,亲身感受法律为何、我们为什么需要法律以及法律是如何诞生与实现的。
其实不论答案结果如何,不论会议形式何哉,法治发展的重心不在立法、不在法学,也不在司法审判,而在社会本身。诚如中国法治与社会委员会之名,模拟法工委不仅是用现代法治剖析最为熟悉的社会环境与社会热点,更是唤醒在法律门前沉睡的你我,融入到政治生态之中,体会中国法治与社会的互动。
2017 年,我们将聚焦互联网领域。在这里,人们对于信息的获取与传递有着强烈的渴望,而使用和获取网络服务又常以牺牲隐私为代价。在这个几乎全透明化的数据时代,互联网将人性险恶一面的破坏力进一步放大。裸露的隐私将何去何从?是网络平台出卖了我们,或是幕后操手控制了一切?是技术中立,还是搜索引擎推波助澜,监管不善?一波未平,一波又起。百度竞价排名牵出对莆田系医院的虚假宣传,百度推广终成利刃?究竟谁害死了魏则西?无良的医疗机构还是引人误导的搜索结果?是自讨苦吃还是免疫疗法风险的不可抗力?细思极恐。百度竞价排名是否又会导致不正当的市场竞争,帮助经营者限制竞争?搜索引擎是否应为恶意个体买单?对于百度的种种诟病不止于此,血友病贴吧易主再让病患命悬一线。贴吧“承包合作”是私法自由还是非法经营?“互联网+”也许已喜闻乐见,但新兴领域的法律空白又向我们发出叩问,如何在法律层面对搜索引擎进行科学管理,监督完善。立法者们需要探求新的制度规则,2017 年模拟全国人大法工委研讨会将结合魏则西案件、快播案件、百度贴吧“卖吧”事件,以及徐玉玉案件等,分析网络平台的权与责,开启互联网搜索引擎立法的篇章。
2017 年中国法治与社会委员会将调整目光,在注重规范法学思维培养的同时更关注社会现实的探讨。在背景文件中也将加入更多西方法律元素,为法律移植提供丰富的经验。我们将完善会议形式与流程,降低会场中学指的干预程度,为代表还原更真实的立法过程与制度设计。